湿气重,感觉身体都肿了起来,这时有人建议:“煮点红豆薏米粥吃吧,能祛湿消肿。”可是喝了一阵,湿气一点没去,还觉得脸啊、脚啊越发地肿了。
其实,90%的人煮红豆薏米粥,从食材就选错了,所以才会导致越吃越湿!真正有祛湿消肿作用的,不是红豆,而是赤小豆。
从外表看,红豆比较圆,种脐不突起;而赤小豆呈细长形,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只有用对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还有,很多人煮粥都是直接将薏米放进去煮,这样也不对,薏米可以祛湿,但它的寒性太重了,如果直接煮会伤脾,而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身体越湿。
煮之前可以将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色,把寒性变成温性,就不会有大问题了。或者直接买熟薏米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划重点: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如果要祛湿消肿,健脾很关键。
健脾祛湿,消除水肿
许多爱美的女性都有水肿的困扰,明明前几天还是瓜子脸、筷子腿,可不知道怎么了,身体开始水肿,变成圆盘脸、大象腿了,这是体内水液代谢出了问题!
无论你是脸部水肿、腹部水肿、下肢水肿还是全身水肿,都可以尝试艾灸以下四个穴位:
偏历穴: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大肠经的络穴,可联络大肠、肺两经的脉气,具有疏通肠胃和宣肺利水的功效。偏历穴相当于我们身体内的一个“排污口”,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将湿*排出体内。
水分穴:艾灸任脉上的水分穴,可向胃、腹部输送更多的阳气,排出腹部多余水分,消除水肿;刺激该穴还可加速胃肠蠕动,加快新陈代谢,消除腹部多余脂肪。
中极穴:中极穴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主管小便的问题,小便太多、太少、排出不畅或难以排出,都可以找这个穴位。它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小便。
水道穴:听名字就能知道,这个也是负责管理体内水液代谢的穴位。水道穴位于膀胱附近,对膀胱有直接的作用,灸之可以调整膀胱经的气机,气运则水行,排尿自然通畅。
艾灸这几个穴位,把水肿用小便的形式排掉,小便排掉了,体内水液代谢正常了,水肿就缓解了。
温馨提示,艾灸利尿排湿的同时,不能忘了补脾!因为脾主运化,脾虚则生湿,水湿不运则泛溢肌肤而浮肿。所以脾经和水分的代谢有很大的关系。
艾灸脾俞穴、丰隆穴、阴陵泉可以健脾和胃,以祛除水湿。或者敲打、按摩小腿内侧脾经的循行处,可推动淋巴及血液的流动,同时加速排除废物及多余的水分。
饮食祛湿,利水消肿
文章开头提到的赤小豆,是祛湿消肿的好东西,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曾经记载它的功用,认为它“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赤小豆除了可以和薏米一起吃,还可以和鲤鱼一起熬汤,具有健脾益肾、利尿消肿的功用。对水湿凝聚引起的脸部、腹部、四肢浮肿,或者经前水肿、孕妇水肿等,都有很不错的消肿作用,而且比较平和,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做法很简单:用一条鲤鱼,去内脏和鱼鳞,然后用赤小豆二百克,和鲤鱼一起熬汤,不要放调料,尤其不要放盐,熬好之后,每次喝一碗,一天喝三次。连喝几天,配合艾灸,常常水肿的人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