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医学网 分享
“历经13载,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迎来了新的一年,论坛的开展就是希望为大家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大家了解心血管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增进交流,提高湖北省的医疗救治水平。年新冠疫情暴发,在全国各地医疗救援团队的帮助下湖北省通过了考验,迅速控制疫情发展,抗战疫情的过程验证了创新研究成果的转化。这次疫情中,医院的“护心小分队”24小时待命,提出了救治过程中的心血管保护新理念,借鉴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的经验,这种重症患者救治管理的经验被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肯定,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在全国范围广泛宣传推广。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各位同行互通有无,达成高效和丰富的交流和合作。”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学系主任兼心内科汪道文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如是说。
大会主席汪道文教授致开幕词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会长、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韩雅玲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组组长、中医院惠汝太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副校长邹明辉教授,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马新亮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王义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刘继红教授,武汉市科协秘书长、武汉院士中心办公室主任徐继平,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分会秘书长李小石出席开幕式。刘继红教授、徐继平主任、马长生教授、韩雅玲院士和葛均波院士分别致辞发言。
抗击疫情推陈出新共享学术盛宴
刘继红教授在致辞中讲到武汉抗疫期间,同济人坚定地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医院光谷院区救治模式”更是得到国务院的高度赞扬和认可。汪道文教授团队在暴发性心肌炎领域的研究创新使众多患者受益。虽有疫情相隔,希望借由本次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坛的线上交流机会,可以集思广益,畅所欲言,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各位与会嘉宾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刘继红教授致辞
牢记使命造福患者开拓医疗新技术
徐继平主任指出武汉作为中部超大城市,正在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加快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建设”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所以全力支持高端学术交流活动,是武汉院士中心武汉市科协的重要职责。今天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专家学者以特殊的方式在江城齐聚一堂,深入交流与探讨,发表新观点,交流新成果,希望以此促进心血管疾病医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徐继平主任致辞
励精图治临床科研人才三步走
马长生教授在致辞时讲到汪道文教授团队历经艰苦卓绝的科学研究,从无到有,将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水平向世界一流领域迈进,临床ECMO技术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取得惊人成功,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资源优势,做到临床、科研、人才三方面同时进步。希望本次高峰论坛的召开,更好的促进交流合作,创造学科领域新的起点。
马长生教授致辞
勇于迎接挑战保持开拓创新热情
韩雅玲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全国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赢得了抗击疫情战略性的胜利,医院心内科同仁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往届高峰论坛都紧扣时代热点技术和科学问题,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为我国心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本届高峰论坛还设立了12个分论坛,近百场学术讲座,期待各位参会同道能收获新启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集思广益,深入讨论,为人民群众的心血管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韩雅玲院士致辞
同发展共进步抓住时代转变机遇
葛均波院士致辞时讲到疫情冲击改变了生活和思维方式,却不能阻断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成果转化以及重病救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相关学术研究推广至国际学术界,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经验更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期待此次高峰论坛继续坚持“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葛均波院士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曾和松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曾教授讲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大疫有大爱,国内外同仁要团结起来,共同抗击疫情,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心脏病学发展日新月异,同济心血管疾病高峰论将继续坚持“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为各位同道呈现心血管临床实践、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曾和松教授主持开幕式惠汝太教授出席开幕式
据悉,本次大会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疾病防治分会、湖北(武汉)院士咨询服务(活动)中心、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联合湖北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大血管病学组协办。
共商“心”事共研创新共聚云端
开幕式后的主题讲座中,医院葛均波院士首先介绍了《冠脉内功能学评价进展及前景展望》,分别从发展历史、评价的不同方法、总体分类方面介绍了冠脉内功能学FFR、iFR、QFR等之间评价进展,并指出冠脉内功能学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自我学习研究的前景展望。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院士针对《肺动脉高压新药研发进展》发表观点,指出我国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的数量和种类与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全球在研肺动脉高压新药侧重于肺血管重构,介绍了抗肺动脉高压1类新药TPN的研发进展和发展方向。
医院韩雅玲院士阐述了《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内容要点,韩院士介绍了年5月专家共识正式发表,共识的推出对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适用范围、临床使用流程、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者的培训、腔内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及随访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范。
首都医科医院马长生教授介绍了《中国心血管临床研究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分析了中国高血压防控现状、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现状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现状,介绍了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出近期启动的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致力于搭建人工智能数据化平台,提高心血管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汪道文教授讲述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救治回头看》,提出“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说明了机械生命支持、免疫调节治疗和神经氨酸酶抑制治疗的核心内容,分享了暴发性心肌炎要极早识别、极早诊断、极早预判和极早救治的救治要点。
此外,还有来自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马新亮教授解析了《Post-IschemicHeartFailure:ChallengeandOpportunity》的讲题,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邹明辉教授详述了《Targetingmitochondrialdynamicsasatherapyinvasculardiseases》的讲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王义斌教授带来了《PostnatalMaturationInHeart:FromDevelopmenttoDiseases》的讲题。
各分论坛内容充实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会议同步陆续分三天进行了射频消融论坛、心电和超声影像学论坛、冠脉介入治疗论坛、主动脉综合征论坛、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论坛、基础研究论坛、起搏器论坛、抗栓抗凝论坛、房颤消融及左心耳封堵论坛、心血管急危重症及胸痛中心论坛、心力衰竭论坛以及湖北省内科学分会年会论坛。各分论坛专家同分享,共交流,展示了最新的研究创新成果,搭建了互通有无的桥梁。
本次大会以“紧跟学术前沿,创新科学研究,规范临床实践”为主题,将心血管最新发展研究成果展示在云端,集思广益,为全国心血管同仁开创了汲取知识和交流经验的多层次平台,相信此次盛会定能使心血管同道团结协作,传承医者责任,共赴精准医疗发展之路;践行医者使命,共谱新时代心血管领域的华美乐章。
推荐阅读
扫码查看学术热词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