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时间慢下来,重新出发。
这是看*云南新剧《去有风的地方》的感受。
许红豆,大学毕业留在北京五星级酒店工作。
每天从闹钟声中醒来,紧张开会,微笑服务,晚上赶地铁,回出租屋,吃了外卖刷手机睡觉。
这不就是我们很多城市打工人的样子。
外表光鲜亮丽,生活快速简单。
终于发生了一件大事,让钟表一样准时的许红豆停下来。
最好的闺蜜陈南星,突然生重病去世。许红豆特别伤心,心里空落落的。
她辞职去云南大理,那是闺蜜一直想和她去的地方。
在云南,曾经精准的时钟,一刻不离的手机,还有冰箱里写着保质期的食物,都不重要。
不信你看,许红豆在北京和大理的生活画面,有什么不一样。
1北京酒店时钟,大理孩子电子表
看这部剧,开场画面有个硕大的时钟,似乎和全剧的治愈系不太搭调。
这是许红豆所在的北京酒店,经常调试无比精准的钟表,正是许红豆出走大理的理由。
在北京这个城市打拼,需要时刻紧绷,每天都像时钟上的齿轮,一点也不能出错。才能维护在这个城市生存的基本体面。
磨损久了,换一个新的就好。许红豆看着钟表上崩掉的齿轮,
就像离开的闺蜜南星,这个城市,只有家人和朋友记得她。
一个打工人的离开,在这座城市就像年久失修的旧零件,完全不影响城市节奏。
许红豆辞职了,她带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云南大理,一个叫有风小院的地方住下来。
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早上不用闹钟,睡到自然醒,吃喜欢的食物,和小院的邻居聊聊天。
许红豆的手机坏了。她不可能完全不看时间,怎么办?
大理小镇的一个新画面出现了,她买了很多零食,和镇上的小孩子借了个玩具般的电子表。
两个画面,五星级酒店的精密时钟,和小镇孩子手上的玩具电子表。
象征着时间的两端。
一端是大城市里每个人像钟表的齿轮,一刻不能松懈的快生活。
另一端是乡村小镇的生活,就像孩子的电子表,告诉我们活在当下,没有人催促的慢时光。
许红豆去云南大理,我们也可以让时间慢下来。
2北京手机不离身,大理手机坏了也不急
我们看,许红豆在北京的生活只有一集,和云南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在北京的许红豆,穿着酒店制服,画着精致妆容,每天微笑为客人服务。
她手机不离手,时刻和同事们协调,去服务前线沟通救场。
手机就是她的武器,也是她和外界沟通的伙伴。
她忙到没有时间交男朋友,一年和最好的闺蜜只见两次。
这样的画面,我们是否很熟悉。
当她来到云南的第一天,她的画面是,手机被摔坏,屏幕开不了机。
她竟然不急着修这个最重要的伙伴。
就像写小说的大麦说的,“你不是来过没有手机的生活么,干嘛急着修手机”也许是因为开马场的谢之遥说,“镇上修手机有点远”。
许红豆发现,在大理,没有手机可以过得更自在,不被打扰。
曾经忙得像陀螺,如今许红豆睡到自然醒,每天在小院里晒太阳,看书,聊天。
想出门了,就和镇上的宝瓶婶学着做好吃的鲜花饼,乳扇。
去看小镇的绣坊,逛那里的马场。
只有到必须和爸妈汇报情况,才借电话说自己在干什么。
原来,没有手机可以感受更真实的世界。
3北京冰箱的过期食物,大理小院的新鲜食材
在北京工作生活,是每一个闯荡世界的小镇青年向往的。
可真要在北京生活,压力非常大。
就像许红豆,她在北京已经奋斗十多年,白天在五星级酒店工作,有一份非常体面的工作。
可是晚上,她一个人回到出租的小屋里,窗外是亮闪闪的北京国贸,窗内是她一个人打开旧冰箱。
冰箱里是过期食物,还有放了很久的辣酱。
闺蜜提醒她,吃东西一定要看保质期,可她忙起来根本顾不上整理。
另一头,许红豆来到大理的小院,她每天吃着新鲜食材做的美食。
第一天,她去镇上的餐厅吃一种新鲜蔬菜做的汤。
后来,她在小院,每天都可以吃到邻居做的美食,米粉,宝瓶婶的牛肉,鲜花饼、还有乳扇等,阿奶做的樱桃酒等各种好吃的。
在小院天天吃好的还总记得邮寄给家的许红豆,不知还记不记得冰箱里闺蜜帮她扔掉的过期食物。
这就像是生活的两端。
一端是方便快捷的大都市生活,食物常常是包装好的快餐,标着明确的保质期。
另一端是缓慢自然的小镇生活,食物多是最新鲜的食材做出来的美食,还有热情好客的邻居们。
写在最后
有人说看《去有风的地方》,向往甜蜜的爱情,温暖的亲情友情还有邻里之情。
我想说,如果我们可以像许红豆那样,放慢脚步,找到一个可以放下手机、吃新鲜的食物,没有闹钟的地方。
静静和自己相处,和真实的邻居、朋友们相处,吃最新鲜的食物,感受真实的生活,在哪里我们都可以心安即是家。
让时间慢下来,去寻找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然后重新出发。
这个有风的地方,可以是云南大理,也可以是其他美丽的地方。
欢迎追看怡儿的《去有风的地方》剧评系列!这里有风景美食,有亲情爱情邻里情等更多分享,敬请期待!
文字原创,王小怡儿,图片为网络精选。
怡儿话书影,一人一地一故事,故事里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