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年前,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农民,就开始种植大豆了。当人们惊讶地发现,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甚至比肉类还要高,而价钱却更便宜后,便进一步扩大种植,使其从国人的食粮,一步步传播到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国家。
豆类制品的南北风味之多,品种之繁,不胜枚举。豆芽、豆浆、豆腐、酱油、豆瓣、豆酱、豆粉、豆豉、豆腐乳、豆油等等,都是中国人对大豆制品的开发和创造。
这其中,也有云南人贡献的一份力。
豆腐,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按成熟的阶段不同,大豆在云南有“青豆”和“黄豆”之分。
从鲜嫩的豆荚里剥出的叫青豆,可与青、红辣椒及肉末炒吃。更有磨成豆糊,加入芹菜丁、青辣椒等煮制的,俗称“懒豆腐”,没牙的老倌老奶尤其喜欢。易门青豆豆豉专用鲜嫩甜脆的青豆和鲜辣椒制成,红鲜翠绿,格外清爽可口。
▲青豆做的懒豆腐。图/网络
从枯干的豆荚里打出来的则是黄豆。
云南人的味蕾有多忠于本土?从酱油就能看出来。无论是生抽还是老抽,花样百出的牌子都不及昆明产的“拓东酱油”好使。纯黄豆酿造,不加味精和色素,吃米线、面条滴上少许,色泽,口感立刻提升不少。
当然,黄豆在云南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做法还是磨豆腐。
云南人点豆腐不用卤水,多用生石膏。所以,无论是豆腐脑、板豆腐、豆花、豆腐干,都特别鲜甜嫩爽。滇东南更有用井水来点豆腐的传统。异龙湖畔的石屏县城,用其井水点出来的豆腐格外鲜嫩,是云南一大土特产,与建水烧豆腐共为“滇南姊妹花”。
▲巴掌大的石屏豆腐。图/网络
烧豆腐摊遍布建水街头巷尾。一盆栗木炭火嵌入小方桌内,架上一张“炕”(一个铁条制成的架子),便摆开了烧豆腐的摊子。食客们三方围坐在小方桌旁,由掌柜为你现烧豆腐块。可随意挑拣,趁热下口。
▲建水烧豆腐。图/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