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农村青年》杂志年第4期
火腿肠就泡面:王晓东的最后早餐
文|宣金祥张文清刘玉祥
“您开车去哪里,办通行证没有?”
“同志,请您配合检测体温。”
“体温正常,可以进入。”
……
抗疫阻击战打响以来,一副口罩、一个红袖标、一件志愿者红马甲、一把红外测温仪、一只小喇叭,这些就是安徽省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晓东的“装备”。
王晓东生前工作照2月28日早晨6时50分,王晓东和市博物馆副馆长赵树新提医院疫情防控监测点卡口。签到打卡、整理党旗、放置桌椅和监测点指示牌后,王晓东从车上拿了两桶方便面和一根火腿肠,笑着对赵树新说:“老赵,就剩这一根了,咱俩分享吧。”说罢,他把火腿肠剪成两段,分别放进两个面桶里。
赵树新万万想不到,他与王晓东并肩抗疫半个多月,第一次共进早餐竟成了诀别。王晓东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他站在疫情监测值守点前,戴着口罩,穿着志愿者红马甲,身后是鲜红的党旗……
在一线,执着坚守,暖心呵护
“紧要关头,不出门就是最大贡献,居家就是最大安全”“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不聚集”……这些暖心的防疫提示语,王晓东每天都要用小喇叭不厌其烦地向居民嘱咐再嘱咐。
在王晓东值守的监测点卡口、医院后面,有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里面散居着上百户人家。小医院,人来人往,疫情隐患风险高,防控责任重。测体温、宣传防疫常识、检查车辆、询问来人途经路线……王晓东每天忙得像个陀螺。
这天早晨,看见一对老年夫妻没戴口罩从小区出来,他立刻上前:“大爷、大娘,眼下是疫情防控关键期,出门戴口罩,一来保护自己,二来为了别人健康安全……”他一边送上口罩帮两位老人戴好,一边耐心宣传防疫常识。
2月13日上午,他看到不远处有个妇女一边围着轿车打转,一边焦急地打电话。经上前询问,他得知这个妇女的车胎破了,打了一圈电话,但没有一家维修店开门。“别着急,车上有工具,我帮你换。”说着,王晓东立即动手,一会儿工夫就换好车胎。那个妇女非常激动:“谢谢你,不然我都愁死了!”
2月15日晚,漫天飞雪,气温降至零下5度。监测卡口的油布棚被风雪刮得散了架。王晓东与同事顶风冒雪固定棚柱,再用绳子扎紧油布。待把棚子整修好,他才发现,手被割破了,鲜血透过手套滴在地上。气温越来越低,头上的积雪化成冰水流进脖子里,冷得他不停地搓手跺脚。
2月28日上午8时,正在整理小区人员出入信息的王晓东突然感到左肩后背剧痛。“王所,医院检查吧,卡口有我呢。”赵树新见王晓东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头上直冒虚汗,感觉不对劲儿,医院,一边安排车子。
“下班再去,不要紧。也怪了,这次肩膀疼得咋比上次骨折打钢板还要厉害呀。”王晓东说。
中午12时45分,虽经全力抢救,王晓东还是因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他的同事和亲人。他将生命的最后时刻,定格在了疫情防控值守点上。
“晓东曾说,苦点累点没啥,保护群众的健康最重要,疫情不退,决不收兵……”每当回忆起朝夕相处的“战友”,赵树新就潸然泪下。在工作群里,他这样写道:“现在只要看到方便面,我就会想起与晓东并肩战疫的最后那一刻……”
在单位,忠于职守,激情似火
王晓东于年调入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年加入党组织,年任副所长,负责全面工作。
“在单位,他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原工会主席项琴介绍说,年春季,王晓东刚到文管所不久,赶上市里筹建博物馆。当时,工地上堆满建筑材料,四周都是农田,他主动当起了“保安”。一天晚上,大雨滂沱,有运送钢材的货车进场。他叫来自己的发小和同学做帮手,搭起工棚,彻夜看守,不让公家财产遭受丝毫损失。
“不论是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革命文物普查,完善健全文物‘四有’工作,还是文物修复、保护田野古墓葬、打击盗墓犯罪分子,晓东总是以身作则,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规,废寝忘食地奔波在文管最前沿。”文管所所长施庆动情地说,分布在全市城乡的数十个文物保护点,文物普查,保护古墓葬,不管到哪里,晓东都“路路通”,“因为每个文物保护坐标都‘立’在他心里,他被同事称为文管战线上的‘活字典’”。
王晓东(左二)在文物被盗、破损现场“近年来,晓东跑遍全市建筑工地勘查文物遗迹。有时深夜一个电话,他也要立即前往。在他的努力下,很多古墓葬免遭破坏,一些珍贵文物得到保护。”市博物馆原馆长钱玉亮回忆道。
年冬天,在清理一处被盗古墓葬时,王晓东发现一个长方形漆盒,装有30余片木牍,均有清晰文字,立刻意识到可能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于是,在返程的路上,他始终像保护婴儿一样将漆盒抱在怀里。回到单位库房时,他已经被冻得嘴唇乌紫,瑟瑟发抖。“原来,漆盒里的水早把他的下身浸湿,要知道,那可是在数九寒冬啊。保护下来的这批木牍,后来被定名为‘天长西汉木牍’,成为研究领域里的重要历史文献。”一直到今天,钱玉亮说起王晓东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依然饱含深情。
年,王晓东在西城河治理工地上“泡”了整整一个夏天。西月城遗址从最早发现,到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再到组织协调省考古研究所驻场考古发掘,他一马当先,四处奔走。年,天长市16处文物保护单位竖立标志牌,他和工人一个点一个点跑,现场指挥施工。有的保护点车子进不去,他就同工人一起人抬肩扛。
王晓东(左一)在墓坑现场,登记出土文“晓东是带着终身遗憾走的啊!”王晓东的好朋友、同事、抗大八分校旧址纪念馆馆长乔国荣含泪说道。从事文物管理28年,申报副高职称是他多年的努力和追求。“凭他的文管素养和业务能力,评副高没有问题。但他从早到晚东奔西跑,忙于具体而繁重的文管事务,根本没时间系统地整理论文资料。”钱玉亮惋惜不已,“他热心地帮助一个个同事完成了职称评定,自己却与副高职称失之交臂”。
年,在潜山县的一次文管交流活动中,王晓东不慎摔倒,左腿骨折,治疗中被夹上钢板。出院后,他想尽早取出钢板,可是太忙了。10年过去,一直到去世,钢板还埋在他的体内。“你们信不信,今天要下雨了,如果不下雨,我请大家吃饭。”他常对同事幽默地说。事实也如此,每到阴雨天,他的左腿就隐隐作痛,比天气预报还灵。
在心中,多想别人,不顾自己
“晓东总替别人多想,唯独不想自己。他常讲,能够帮到别人,是件最开心的事。”施庆介绍说,出身农村的乔国荣家庭经济条件差。年夏天,乔国荣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可是没多久,车子被偷了。王晓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把自己心爱的自行车赠送给乔国荣,并好言安慰。见参加工作不久的乔国荣买不起皮鞋,王晓东就把自己一双大半新的“三接头”皮鞋擦亮了送给乔国荣。对这些往事的回忆,总让乔国荣眼睛湿湿的。
王晓东烧得一手好菜,被同事称为“美食家”。他常把肉末豆瓣酱、卤兔子肉、五香萝卜干等菜品毫不吝啬地带到单位请大家分享。在单位,他还被称为“王郎中”,因为他从小就对医药知识感兴趣。和同事去外地出差、下乡普查、勘察古墓,他的工具包里,常常备有感冒灵、头孢、氟哌酸、创可贴等一些常用药品。只要谁有不适,他能在第一时间提供药物。
“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是组织和同事帮我渡过难关。”王晓东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带着感恩之心默默地回报大家。几年前,王晓东的妻子和父亲相继去世,他耗尽家财,还欠下不少债务。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让他几乎崩溃。天长市文旅系统先后多次为他组织捐款达4万余元,同事们更是给予他多方关照,一次捐出元的就有好几个人。
“晓东极其富有爱心,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只要有难处,他也会伸手帮一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天长市城管治安办原主任李宏祥介绍了这样一件事——
年秋季的一天,李宏祥带领天长市爱医院肿瘤科看望张铺镇平安社区患胰腺癌的青年李训亮。当时小李刚好与王晓东的妻子同住一间病室。看到李训亮骨瘦如柴的样子,尽管家里非常窘困,王晓东仍拿出元交给小李家人。
王晓东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他从不把“小病小痛”放在心上。2月28日清晨,按计划,他和赵树新一同去小区值守。起床后,他就感觉左肩后背疼痛难受,医院检查。他回答:“妈,没事的,我先去小区值守,医院不碍事。”他总想,自己身体棒棒的,就是有点小疼痛也不打紧。但到值守点不久,他的不适感迅速加剧……
“毛病是被晓东拖出来的,他总在坚持!”他母亲伤心欲绝地说,一个月来,晓东常常觉得身体不适,只以为是肩周炎、颈椎病犯了,一直在忙单位的事。
在家里,尽责担当,负重千钧
年,王晓东患重病的妻子丢下他和女儿撒手人寰。年,他的父亲在与病魔抗争中也不幸离开人世。
那段时期,王晓东奔忙于两个重症病人之间。
“晓东对妻子的感情太深了,虽已过去多年,但他隔三差五就把与妻子的照片和一些生活往事发在朋友圈里。”乔国荣常对王晓东说:“你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也该考虑自己的生活了,要朝前看。”每当同事、同学帮他牵线搭桥介绍女朋友时,他都婉言谢绝。
他既当爹又当妈,细心照顾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温州医科大学,他喜不自禁,希望女儿将来当一名好医生,尽力减少人间因病魔带来的痛苦和折磨,这也是他和女儿的共同心愿。
“铮铮铁骨汉子,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钱玉亮介绍说,年,王晓东的女儿只身赴温州读书。因为刚到新的环境,又恰逢20岁生日,女儿便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条略显伤感的信息,有点想家、想妈妈了。王晓东看到后,两眼濡湿,一声不吭直奔温州。当女儿意外地看到爸爸专程来给她过生日时,与爸爸相拥而泣……
父亲离世,对母亲打击最大。知冷知热的王晓东想方设法地伺候好年迈的母亲。包公在天长当过县令,刚正不阿,为百姓做过很多好事。母亲特别敬仰包青天,对儿子流露出想去河南开封包公府瞻仰包青天威仪的想法。为满足母亲的心愿,年3月,王晓东陪老人专程去开封游览了包公府等名胜。
在路上,含泪送别,祝他走好
3月1日清晨4时,王晓东的灵车在路上缓缓前行。按照疫情期间不聚集、不安排纪念活动的规定,在治丧委员会反复强调、要求下,随灵车送行的人员只有局、馆、所负责人和主要亲属等,不到10人。
王晓东生前工作照然而,还是有多个同事、同学、邻居和他所值守的小区里素不相识的居民,大家自发地冒雨前来,戴着口罩,静静地肃立在街道两旁,含泪送别为抗疫而献身的勇士。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但愿像王晓东这样的党员和骨干越来越多,这才是民族的希望啊。”一位80多岁的退休教师说。这位老人曾经当过王晓东的老师,也特地赶来送学生最后一程。“晓东是在用生命践行共产党人的入党誓言,他的心血一定会在这个春天里绽放出绚丽的光华。”
王晓东的事迹引起上级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3月2日,国家文物局特地给天长市文旅局发来慰问信:“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王晓东同志作为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将整个身心扑在了疫情防控工作上。他是文博人的优秀代表,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服务群众的品质与情怀,将激励着广大文博人投入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斗争中。”
中共天长市委、滁州市委分别追授王晓东为“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王晓东学习。3月5日,国家文化旅游部专门部署在全系统宣传学习王晓东的先进事迹。
终审:蔺玉红
审校:李志国刘朱婴李军
编辑:何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