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预防
预
防
知
识
宣
传
专
栏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疾病。手足口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典型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甚至破烂出现溃疡。手足口病全年都可发病,入夏最多1——4岁幼儿最容易被感染。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病*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的办法
1、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幼儿园日常管理,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清洗。
3、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并严格规范洗手方法。
4、消*的必备品:84消*液、碘酊、消*棉球等。
5、各班严格排查幼儿,如有疑似患儿,班级老师第一时间转告保健医并进行隔离,通知家长,及时诊断。
6、对确诊病儿,要求医院就诊,医院开具的康复证明方可入园。
幼儿在家预防手足口病的办法
0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手。
02
不要让幼儿喝生水、饮料、吃生冷食物。
03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幼儿,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
应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看护人接触孩子前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两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的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请家人们与幼儿园共同携手,积极配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跨世纪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