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已过,随着天气渐渐变冷,各种传染病纷纷进入高发期,如:流感、新冠病*、诺如病*胃肠炎、水痘......真让人防不胜防啊!
同学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就跟着文小英来了解它们,并学会防护措施吧!
流感流感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如何预防流感呢?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7.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儿童普遍易感染该病,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也会患。一般4~6月是高发季节,但部分地区在10~11月还会出现小高峰。
手足口病一般不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可能引起少数患儿发生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情严重、发展较快的,还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从而导致死亡。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手足口病典型症状是发热、咽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一般发热1-2天后在患儿的口腔、手、足、臀部会出现米粒或*豆样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如何预防呢?预防手足口病,首先是要接种相关疫苗。
此外,保持卫生是关键: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4.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诺如病*肠胃炎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爆发高峰期,可通过手、口、粪便甚至飞沫传播,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年1月6日发布的《关于“诺如病*”的风险解析》,感染诺如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如何预防呢?最有效的办法是:讲卫生!
1.食物:
按照“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加工和准备食物,即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熟食和食材要保存在安全温度(5℃以下,或60℃以上)、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
2.洗手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3.远离传染源
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水痘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的、以皮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该病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易引起爆发
水痘起病较急,前驱期有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1-2天后出现皮疹,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是少见,可以据此与手足口病相鉴别;可继发细菌感染、肺炎、脑炎、肝炎等并发症。
如何预防呢?1.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引起的水痘。
2.开展监测,加强晨午检,学校发现可疑学生要立即采取隔离、就诊、用品消*等措施。明确隔离期应截至病人水痘疱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3.教职员工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4.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品(水杯、毛巾等)、餐具等进行清洗消*;对活动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卫生间等进行消*。
新冠病*冠状病*是一个大型病*家族,可引起感冒、中东呼吸综合征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疾病。最先是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
冠状病*直径约8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是目前已知RNA病*中基因组最大的病*。该病*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人感染了冠状病*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首先发现于中国武汉,初步的正式命名为-nCoV。感染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最轻微的是无任何外在症状(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严重者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呢?(1)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口罩。
(2)尽量减少与其他人的直接接触。
(3)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梯等。
(4)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打喷嚏时用手肘捂住口鼻。
(5)勤洗手。这六种情况下必须要洗手:咳嗽打喷嚏之后、接触共物品如电梯按钮之后、护理患者后、准备食物时、用餐前后、接触动物粪便后。
平时谨记三个流程:亮码→测温→戴口罩
冬季气温变化大
人多场所咱少去
出门口罩要带上
勤洗手来多通风
小编:许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