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治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热点主流媒体聚焦中医药版块,见证超时空对
TUhjnbcbe - 2021/6/19 20:47:00

如果要问近两年最受关注的热点有什么?那排在前几位的一定有中医药。这在各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即可见得,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闻联播、CCTV4国际频道、新闻1+1、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及栏目从中医药的参与率、有效率,中医诊治手段、中医人才等多维度聚焦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优势及作用。疫情过后中医药版块热度不减,人民日报多次整版聚焦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话题,就在几天前我们就有过相关报道“主流媒体再为中医药发声——《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如何发展中医药”。在5月7日,《人民日报》再次整版聚焦中医药,分享来自北京部分中医院的故事,不仅如此,央视综合频道在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还以《本草纲目》为切口聚焦中华医学典籍,将中医药搬上荧幕,实现了一场现代与过去的超时空对话。

文:本草头条出品(bencaotoutiao)

发生在中医院的那些事儿

人民日报整版文章来自记者走访多家中医院记录患者诊疗的真实故事,从中也可见得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向前迈进的脚步。

中医正骨手法传承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中医理念。来自北京东城区天坛南里社区的68岁何奶奶下楼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左脚摔得不能动了。拍片检查后,医生指着片子说,内踝、外踝、后踝粉碎性骨折,伴随距骨脱位,建议手术治疗。何奶奶想要保守治疗,作为“丰盛正骨”第四代传人的齐越峰带领创伤科主任李晔给何奶奶进行手法正骨,一手握住踝上的小腿下压,一手托握足跟上提,顺势将踝内旋、内翻,背伸踝关节,两手掌紧贴踝部两侧反复扣挤,使足踝成功复位。足踝复位后,医生用硬纸夹板对受伤的足踝进行内翻位固定,将两块硬纸夹板分别置于何奶奶小腿的内外侧,剪去一角的斜形光滑圆弧向前,以适应踝前足背的外形。夹板内衬相应大小的厚棉垫,将其固定于踝关节内翻内旋位置,保持踝关节背伸。中医手法正骨不动刀、恢复快,何奶奶用了不到8周时间骨头就长好了。她激动地对齐越峰说:“中医手法正骨好!不用做手术,我不知少遭了多少罪。”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其特色和优势,中药制剂才能够不断优化。80多岁的李奶奶大腿上长了一片带状疱疹,水疱消退后仍然非常疼痛,用了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抱着一线希望赶到中医医院。护士拿着小棍儿在酒精灯上炙烤,不一会儿便熔化成黏稠的液体,小片摊涂在纱布上,找到痛点,趁着余热敷在李奶奶腿上。一周后复诊,李奶奶疼痛减轻了不少,要求再多贴一些。据悉此小棍为,叫黑色拔*膏,俗称拔膏棍。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周冬梅介绍,拔膏棍脱胎于古代的黑膏药,这是中医特色的外用药剂型。周冬梅说,它的发明人是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创始人赵炳南。他对传统黑膏药剂型进行了改革,去掉了膏药裱褙的敷料,将其直接做成棍状,可摊涂热贴,可烧熔成滴,可加热蘸烙,还可熔化后加药。根据皮损特点及大小,灵活选择相应的用法。“无论剂型如何变化,中医特色不能丢。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保持其特色和优势,中药制剂才能够不断优化,方便患者使用。”周冬梅说。

中医思维是精髓。26岁的山东小伙王小雷患扩张型心肌病,俗称“大心脏”。当地医院诊断为:病*性心肌炎,心功能减退,心脏扩大。医生给开了药,他连吃20天症状没缓解,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脏射血分数为38%。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李*为他把脉问诊,脉沉弦,舌苔薄*腻,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热内蕴,开出益气养阴、清热化痰的处方。吃了14服药之后,王小雷感觉胸不闷了、不憋喘了、乏力也减轻王小雷先后调了两次药方,坚持服药半年,心脏恢复了正常。“我的心不大了!”26岁的山东小伙王小雷激动地说。心血管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面对束手无策的患者,李*用汤药解除了患者的“心病”。“中医思维是精髓。治疗心血管疾病,中医关注病,更关注人。从症状入手,病症结合,辨证施治,有的放矢,为患者解除痛苦。”李*说。

为中医传统技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朱立国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颈椎旋提手法的发明人。朱立国拆解发力模式,将旋转手法规范化为旋提手法。与传统手法相比,朱立国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手法操作力学测量仪,对颈椎扳动类手法进行了力学量化研究。当牵拉力大于44.76千克时可以引起颈椎软组织损伤。旋提手法以垂直向上方向提拉,最大作用力在19千克至36千克之间,不易造成颈椎损伤。经统计,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为91.51%,无不良事件发生。“传统中医技法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发扬光大,让中医手法更稳定、更规范、更安全、更容易推广,充分发挥骨伤科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朱立国说。

穿越时空为李时珍圆梦

有纸面报道也有视频画面呈现,只见在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穿越千年时空,带领“老年李时珍”来到了《中华医藏》的一间资料室,由著名演员王劲松扮演的白发苍苍的李时珍将《本草纲目》捧在手里轻轻地将它翻开,动情道:“这一刻,我等了一辈子。”剧情随着刻画李时珍对医学的追求,对制作《本草纲目》的用心步步深入,将李时珍的一生呈现在我们面前,感人至深。

李时珍历经近30年修撰成这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计52卷,近190万字,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这种编写体例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草纲目》刚刻成,李时珍仙逝,未亲眼见证书籍刊刻出版。如今《本草纲目》被世人传颂,其中的诸多记载更是珍贵至极,将此事搬到荧幕也算是让现代人共同见证一代中医药人为中医药事业奔走的一生,也让电视屏幕前的观众一起穿越时空为其圆梦。

中医药事业浩浩汤汤几千年,如奔腾长河一般不曾停息,之所以能传承至今,离不开古往今来一位又一位不懈努力,刻苦钻研的中医药人,这不仅仅是医药更是医德。看到李时珍“穿越时空”弥补了毕生遗憾,无数网友纷纷落泪留言:“多希望他能真的看到”“向李时珍前辈致敬!”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数中医药人前赴后继,中医药前辈们耗尽一生心血绘制典籍传承至今,现代的中医药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穿越历史超越时空的对话又何尝不是一场中医药的追溯之旅,让代代相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本草头条公众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热点主流媒体聚焦中医药版块,见证超时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