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指南—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
预防手足口病不容松懈
致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自限性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手足口病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幼儿园温馨提示大家,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且会复发,学龄前儿童又是易感人群。虽说大部分都可自愈,但为了不让孩子受病*折磨,请家长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NO·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A16型(CoxA16)和肠道病*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NO·2手足口病怎么
传染给孩子的?
主要传播途径是肠道病*可以通过胃肠道也就是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也比较复杂。
还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者黏膜、疱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目前还不明确是否可以经过水或者食物传播。
NO·3手足口病具有
哪些症状?
01
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02
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
03
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这时候就需医院及时治疗。
NO·4日常生活中应该
如何预防?
01
如果接触了手足口病,可服用抗病*药物,如板兰根冲剂或抗病*口服液(抗),每天1次,连服3-5天。
02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03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04
加强个人防护,鼓励孩子勤洗手;教育孩子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05
注意孩子的休息,避免日光曝晒,特别是下午家长接孩子后,不要让孩子在园内过度“疯玩”,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
06
注意观察孩子手掌、足底以及口腔有无可疑皮疹(见彩图),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的症状,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医院确诊。
07
如果您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有责任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转),以便我们及时采取相应的消*、隔离和检疫措施,尽快切断传播途径,千万不要隐瞒病情。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SUMMER
COMING
编辑
杨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