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詹姆士的厨房
日子跑得贼溜快,感觉才刚过完元宵呢,这就二月二了。
二月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此时大地回暖,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雨水是龙的功劳,所以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春龙节”。
中国人是很讲究好意头的,过年要吃鸡,寓意大吉大利;元宵要吃汤圆,寓意家人团圆;中秋要吃柚,寓意柚子团圆……
而在二月二这天,北方人要吃春饼、麻花、面条、馄饨……换着法地想和“龙”沾点关系;
南方人则是撑腰糕、芥菜饭、田艾籺……鲜甜咸香各有特色~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咱中国的大江南北到了这天,都要吃点啥!
二月二才不是“最没有存在感”的节日呢!
二月二是啥日子?
——“是甄嬛甘露寺复宠的大日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甄嬛传十级学者如是说。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中国民间,二月初二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此时,阳气上升,大地回春,农耕在即,人们纷纷烧香放炮、敬龙祈雨,以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说起来,若不是趁着二月二皇上要去甘露寺烧香祈福的东风,嬛嬛恐怕还不能这么快回宫吧!
大橘说不去祈福了,看给我们苏妃急的!
虽然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不过,将“二月二”变成一种节庆,很多学者认为是在元代。
熊梦祥《析津志》中《岁纪》有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记录,是目前已找到的最早史料记载。
舞龙是很多地方常见的“二月二”节庆民俗
元代以后,“二月二”的习俗逐渐分成南北两派:北方俗称龙抬头节,祭祀龙神;南方用做祭社或春社,祭祀土地神。
“二月二”节庆的演变,让不同地方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在饮食方面尤为如此。
北方:龙的全身我都包圆了!
为了纳吉祈福,北方人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都与“龙”相关。
面条被称为“龙须”、米饭被称为“龙子”、馄饨称为“龙眼”,就连吃猪头也要被称为“食龙头”!
一切食物都取与龙有关的特征与寓意,而所有的“龙食”,都寄托着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希望神龙赐福人间,太平安康。
/猪头肉挑龙头/
在北方地区,二月二素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说法。
因为猪头肉是祭神的贡品,所以人们认为吃了猪头肉就会得到神灵保佑,从此事事顺利~
猪头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吃法,比如凉拌猪耳朵、酱猪鼻子等。
但最吸引人的还是那耙软肥糯的猪脸肉!猪脸的做法蒸、烤、腊、糟不一,最典型的就是“扒”——
焯水后的猪头加上各色香料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煨。所谓“火倒猪头烂”,扒制的猪脸变得口感软糯,肥而不腻。
在东北部分地区,人们还有吃“猪巧舌”(就是猪的“上牙膛子”)的习惯,这里流传着“吃猪巧,手巧儿”的民谚,长辈们希望年轻人吃后能够心灵手巧~
/面条扶龙须/
“龙须面”起源于抻面,有着多年历史。
这种面条讲究的就是细!拉好后细如发丝,宛如龙的胡须一样飘逸~
在二月二当天煮上一碗龙须面给老人,便能祈福和顺美满。
不过要说最会吃龙须面的地方,还得数河南开封!
开封人最初只是将龙须面用水煮吃,后来发现细面过油炸焦后,味道更为酥脆~
后来就慢慢演变成搭配其他菜肴同食的习惯。
比如开封名吃“鲤鱼焙面”,就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菜组合而成。(“焙面”即为龙须面)
炸至金*的*河大鲤鱼,浇上粘稠的糖醋汁,最后再铺上一层细如发丝的龙须面~
“先食龙肉,后食龙须”,一筷子夹上鱼肉和面丝,嫩与脆的双重口感在酸甜味道中更加美味!
/春饼揭龙鳞/
春饼形状圆润,刷过油的春饼还有着大大小小的焦圈,与龙的鳞片很像,所以吃春饼就是“揭龙鳞”。
在手掌上摊开一张春饼,夹上一些葱丝、*瓜丝、胡萝卜丝等,沾上一点甜面酱或*豆酱,卷上松仁小肚、酱肘子、炒合菜、韭菜鸡蛋、摊鸡蛋、酱肉丝等等,十分丰富。
卷春饼的菜里最好有猪头肉,这样龙鳞和龙头一次都吃了。
另外,吃春饼最好炒上一盘荠菜,谐音“集财”。
用春饼卷着吃,象征把财富集了起来!正所谓“二月二,挑荠菜,荠菜包饼筋拽拽,不吃不吃两三块。”
在天津地区,龙鳞也可以用煎焖子代替。
绿豆磨碎成淀粉熬成半透明的食物,再上锅煎成金*,仿佛龙鳞金光闪闪~
/花糕撑龙腰/
“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
其实这花糕就类似于北方的糯米凉糕、老北京的驴打滚,软糯的外皮裹着香甜的豆沙,外形圆滚滚与龙身相似。
据说吃了“龙腰”可以保证一年都没有腰部疾病,干起农活来特别有劲!
除此之外,二月二这天还有“吃龙耳”——饺子、“啃龙骨”——麻花……
每一种都蕴含着美好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南方:五花八门迎“二月二”
和北方这天的隆重热闹不同,南方的“二月二”存在感相对较低。
但仍然有一些地方保留着独特的节日习俗,尤其在食俗上,南方各地区有自己独特的“二月二”味道~
/苏州撑腰糕/
和北方的花糕不同,苏州的撑腰糕其实就是年糕。
苏州人在“二月二”喜欢吃撑腰糕,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劳作。
用糯米粉制作成椭圆形,扁扁的、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再撒上一层桂花,又软又甜,还伴随着桂花的香气,咬上一口便是浓浓的江南气息~
/湛江田艾籺/
在广东湛江,“二月二”要吃田艾籺。
田艾籺的口味有甜咸之分:甜馅主要有白糖、花生、椰丝、芝麻、肥肉等料;咸馅主要有新鲜虾仔、新鲜萝卜丝或咸萝卜碎加肥肉、芝麻、花生等料。
用田艾棉和着面粉为皮,包着已经炒熟的馅蒸熟。包好的田艾籺下面垫上木菠萝叶或是蕉叶,上锅蒸熟,在这个过程中,叶子的清香气慢慢渗透到田艾籺里,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温州芥菜饭/
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当地还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瘌痢头”的说法。
虽然现在的人早不生瘌痢头了,但芥菜饭的味道依然深植在人们记忆中的~
以前的芥菜饭做法相当简单,就是抓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就可以了。
如今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人们要将提前蒸熟的糯米饭和芥菜、猪油一起翻炒,有时候还会放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油脂浸过每一颗米粒、菜丁,饭松菜嫩,吃起来鲜香爽口~
/漳州米烧粿/
漳州的二月二要吃“米烧粿”,当地一年中也只有这一天卖“米烧粿”。
将上等晚米磨成米浆,装入布袋吊干成米粉团,再加适量清水揉匀,搓成长条,切成小圆团,再擀成中间稍厚、四边略薄的薄圆片,就是米烧粿皮。
将擀好的米烧粿皮包上馅料,捏成半月形,再放到蒸笼里蒸熟,即可食用。
软糯的米烧粿是祭拜灶君的必备供品,如今石码民间依旧流传着农历二月初二日用米烧粿供奉灶君公的习俗。
桐庐青团
一到二月,桐庐便少不了那颗翠绿碧玉,色泽鲜亮的青团!
采摘野生的艾草捣烂入团,青团才会自带青草香气~
在千奇百怪的馅料里,以豆沙馅为最传统,彻底煮透红豆,磨烂成糊状,加猪油红糖翻炒两三个小时,细腻顺滑之余,还能保留豆沙、芝麻本身的香气~
咸口则首推咸青饺。
雪菜、豆腐干、笋丝、萝卜切丁,少油翻炒成馅,一口下去,脆的、糯的、咸的、鲜的,简直不要太满足!
龙抬头以后,雨水渐多,春天就真的醒过来了!
不要忘了“剃个龙头”,给自己修一下刘海,放眼睛出来看看春天呀~
二月二你们那有什么风俗呢?
在评论区告诉我吧